减持、股权激励与市值管理
一、从减持数量说起
最近找一些医药股进行配置,所以看了非常多的相关企业,在翻看它们公告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公司都有减持公告,无论是高管减持、PE/VE减持还是实控人减持,层出不穷的减持让一些业绩还不错的企业股价持续下跌。
随后我拉了一下A股市场增持和减持数据:
(相关资料图)
从1994年8月至2023年8月的增持减持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2006年,由于资本市场刚刚兴起,股改还未完成,成交量低迷,增持减持数量较少。
第二阶段:2006年-2014年,股改完成,非流通股东获得流通权,叠加了超级大牛市的启动,减持金额(绿线)开始飙升,之后一直高于增持金额(红线)。
第三阶段:2014年-2017年,14年上半年市场极度低估,在监管倡导下,部分企业开始增持,随后在15年的大牛市中巨幅减持。后面出现股灾,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在4种救市方式中选其一,所以出现了一波增持潮。
第四阶段:2017年-最近。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轮番上线,上市企业大幅提升,减持也开始巨幅放量,虽然指数一直在3000点徘徊,但是减持金额已经追上15年牛市的金额了。
我们再来看下一张图:
这张图是计算上市公司增持、减持的累积金额,可以看到增持金额累计是1.7万亿,而减持金额超过4万亿。其中2019年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增持减持是同步增加的,虽然减持要多于增持但是差距不是特别大,从19年开始减持开始快速放大,增持则依旧缓慢增加。
可以说ipo的制度和各种新板块的出现,让大量之前不好上市的企业更容易上市了,一方面是利于企业的再融资,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让机构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快的实现了股权变现,进行了财富的转移。
这么多年市场易跌难涨,每次行情发动都如此大的抛压,上市公司业绩向好但是股价向下,无非就是资金流出大于资金流入。这几年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日均成交额上万亿的都有很多天,股市依旧一潭死水。
除了减持外,上市公司的ipo和增发也在持续的抽血。
统计A股至今的数据,增发融资金额累计超过5万亿,ipo总融资金额累计接近12万亿,两者相加有16.5万亿,加上之前增减持差额的2.3万亿,抽血了19万亿,现在A股总市值才85万亿。这样一比,其实症结所在就很清楚了。
二、利益和市值绑定
增发和ipo融资是市场存在的目标之一,所以长期很难去改变。但是上市减持这个事情是可以有所改变的。
首先减持有几类人群,一类是风投资金,这一类就是在上市前投资,上市后获利,减持很正常是他们的业务模式。另外一类是上市公司的董监高、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统一称之为公司团队持股吧。这一类其实也是重灾区,很多上市公司3年解禁期一到就开始清仓式减持,连绵不绝的减持必定让股价也跌跌不休。
核心还是上市后的利润太过于丰厚,以至于通过公司经营等其他形式获利的资金远远低于在二级市场减持获利才会造成这种现象。
上市公司的股份固然是对企业员工激励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也要兼顾上市公司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才对。
1、国内股权激励
以现在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授予条件来举例:
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一般是两部分:授予条件和解除限售条件。
在授予阶段,上市公司会在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制定考核标准,达到标准的才能被授予相应的权益份额。
激励对象在被授予后,还需要分批解禁,在每个考核期都会有相应的指标,完成后才可以解禁。
常见的考核标准有以下几类:
一般来说A股的股权激励周期是4年,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解锁33.3%,在规定日期内可以行权卖出。
股权激励的股份来源一般为增发或者回购,目前来说增发的比较多,回购也仅仅是在公司股价比较低迷的时期进行。
2、国外股权激励
相比于国内的股权激励,国外有两点不同。
首先是授予形式不同,国外很多大型企业都是以多频次滚动式进行授予,一套股权激励方案可能长达8-10年,每2-3年为一个小周期进行。在小周期中根据当时的业绩完成情况进行授予价格比例的调整。而国内多是一次性定价,哪怕股价后面暴涨暴跌也大多不变行权价。
第二是高管的考核会加入市值因素。股权授予量是和市值增长率直接挂钩的,比如规定每年公司股票回报率要在相对应的标普500指数中排名在20%或者30%之上。
这种市值考核方式,直接绑定了管理层利益与公司未来股价的表现,倒逼了管理层要持续关注股价并注重股东回报。
3、问题和方向
回顾美股大型企业的高管薪酬制度,大部分的薪酬是用股票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部分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股权激励又形成了多段式滚动的机制,根据不同时间进行考核和发放,这样就让管理层非常注重股价,一旦股价大幅下跌不但身价下跌还会影响未来获取的期权数量,而自己减持也会影响股价,所以公司就会考虑使用回购、增持、增加分红的形式提振股价并提升管理层收益。实现了企业、个人、股东之间的平衡。
国内的一次性定价方式,导致股价暴涨脱离成本区后,公司和高管不在关注股价,而是希望快点解禁卖出,获取一笔巨额收入。一期股权激励结束后,甚至是希望股价下跌之后在低位开启第二期。整体流程就变成了,股权激励——股价上涨——变现卖出——股价下跌——第二轮激励。
当然这种是理想化状态,更多的则是折价激励——股价横盘——变现卖出——第二轮激励。完全和其他中小股东无关。
我查阅资料A股之前也有把股权激励和市值挂钩的,比如2014年的远光软件就曾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其中要求公司2015~2016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不低于18%;相比2013年度,2015~2016年度公司市值增长率均不低于中小板综指增长率的115%,或公司市值的降低率不高于中小板综指的降低率的85%。
远光软件从2012年开始就连续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在这个领域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后面几期就去掉关于市值的考核了。
也就是15年之前有几家股权激励和市值挂钩,之后就完全消失了。
三、提高投资者回报
纵观下来,最核心的点在于获取回报的方式。
美股:通过分红、回购以及减持获取回报。
A股:大多通过减持获取回报。
三分合理的关系应该是企业发行股份进行ipo上市获取资金用于发展,相应的就要给股东回报,股东利益最大化。管理层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对企业负责,企业给予股份回报,另外一方面也要接受股东监督,服务好股东。
但是在A股变成了企业无论是否需要钱发展都想要进行ipo,上市解禁后依靠股票差价进行变现,股价自发行日起跌跌不休,股东套牢无数。管理层以高薪或者股票差价作为回报,缺乏股东的服务意识。
按照美股的模式,高管的股权激励和市值绑定,对于一家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增加回购和分红,一旦可以回馈中小股东,也可以间接激励公司管理层,实现双方的利益一致;对于成长期的企业虽然还不具备分红和回购的能力,但是可以让管理层在这期间积累股份,实现身价的快速提升,一旦企业有了回报能力,那么就可以快速变现。
最后,虽然我们左右不了政策方向,但是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指标。人在历史的洪流中非常渺小,正如那位老人所说:一个人的命运除了自我的奋斗,也要靠历史的行程。
一旦有考核市值的趋势,那么最先吃螃蟹的企业一定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希望中国股市可以振作起来。
@今日话题
关键词: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
-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